张学良,这个名字在民国历史上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,代表着那个时代军阀第二代的巅峰风采。他的父亲张作霖,更是鼎鼎大名的东北王,是北洋军阀奉系的最后实际掌控者。那个时代,奉系军阀以兵力雄厚、将领众多著称,在军阀割据中占据重要位置。作为张作霖的长子,张学良自然承载着“少帅”这一尊号,成为人们眼中风华绝代的青年将领。
张作霖遭遇不测之后,张学良做出了历史性选择——易帜,宣布奉军改编为东北军,自己成为这支部队的最高统帅。正是在中原大战的关键时刻,张学良力挺蒋介石入关,协助其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胜利。东北军也在此时达到鼎盛,张学良本人更是声名鹊起,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,官至全国副总司令,站在了权力的顶峰。
然而,风云突变。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,这位曾经备受敬仰的少帅一夜之间沦为众矢之的,被贴上“卖国贼”的标签。若非后来发动西安事变,改变了历史的进程,张学良的形象恐怕早已被彻底毁灭。尽管西安事变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,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以及东北军的独立存在。事变结束后,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,昔日雄霸东北的军队也被迫内乱瓦解,最终被蒋氏势力全盘收编,东北军不复存在。
展开剩余66%那么,当张学良被禁锢之后,东北军的主要将领们命运如何呢?他的心腹将领,67军军长王以哲,最终在东北军内部的纷争中牺牲。据说杀害他的正是年轻的应德田和孙铭九等少壮派将领。王以哲的死,无疑是东北军的一大损失,他才华横溢,本有机会展现更大的军事才能,却未能如愿。
另一位重要人物,于学忠,曾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。东北军被收编后,他改任第51军军长。相比起曾经的上司张学良,于学忠显得更加刚强。在八年抗战期间,他面对凶猛的日寇毫无畏惧,奋勇抗争,先后参与津浦路南段战役、淮河战役、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,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,堪称东北军抗战中的佼佼者。不同于蒋介石嫡系,于学忠没有随政权退往台湾,而是选择留在大陆,投身于新中国的农业和体育事业,成为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。1964年9月22日,这位英雄因病去世,享年74岁。
东北军另一位著名将领马占山,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的打响者。他在九一八事变期间指挥了江桥抗战。张学良选择不抵抗,但作为黑龙江警备司令的马占山却奋起抵抗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有血性之人。解放战争时,马占山选择起义,1950年11月29日病逝,终年65岁。他的儿子马奎曾任北京政协委员,孙子马志伟则是全国政协常委,家族影响延续至今。
东北军骨干将领万福麟,曾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。张学良被软禁后,东北军遭改编,他接任第53军军长。抗战爆发后,万福麟率部奋勇抗击日寇,参与豫北、豫东及武汉会战,保卫家园。解放战争结束后,他选择赴台,1951年7月病逝于台中,享年71岁。
除了这些将领,还有不少东北军人投身共产党,加入人民解放军。开国上将吕正操和开国中将万毅均出自东北军,万毅曾是张学良最器重的副官。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,也于1955年获得少将军衔,显示出东北军在新中国军队体系中的重要影响。
东北军的兴衰与这些将领的命运,既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,也是历史洪流中不可磨灭的一页。他们的故事,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雨,也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-股票配资合作-股票配资最简单方法-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