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会帮你将这篇文章按照你的要求进行改写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。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:
---
1949年11月,面对已陷入绝境的残兵败将,宋希濂振臂一呼,激励众人:“我们在军事上虽已被解放军彻底击溃,但我们绝不会甘愿成为他们的俘虏。我们坚守三民主义的信念。现在,我们打算穿越那片厚厚的大雪山,走向遥远的地方,寻找新的根据地,重整旗鼓。”
此刻的宋希濂,表面上宣称自己是三民主义的坚定信徒,实则他的言行更像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学生。这位曾经的共产党员,试图模仿红军当年艰苦卓绝的长征,希图在远方另立山头,继续顽强抵抗。
展开剩余88%然而,宋希濂麾下的士兵并非满怀理想信念的红军战士,而是一批因连年战乱而心灰意冷的国民党残兵败将。更重要的是,蒋介石对这支部队早已断绝援助,彻底抛弃了他们……
那时,宋希濂的部队在川东地区遭遇人民解放军的重创,部队溃不成军,形势极为危急。无奈之下,宋希濂率领残部向西昌方向撤退,试图摆脱围追堵截。
12月19日,在大渡河的沙坪岸边,宋希濂和他的残部被解放军包围得水泄不通。面对绝境,宋希濂从腰间抽出手枪,欲结束自己的生命,然而被警卫排长奋力拦下,未能自杀成功。
随后,宋希濂和所有残兵败将被全数俘虏。宋希濂被押解至西南公安部第二看守所——重庆石磁口的白公馆,这座曾经专门关押共产党人的阴暗地牢。
在狱中,宋希濂深刻反思过去,曾多次萌生给黄埔军校老友陈赓写信的念头,但每每想到陈赓如今已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,而自己不过是俘虏,身份天壤之别,便又犹豫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然而,陈赓的心思却截然不同。得知宋希濂被捕后,陈赓一直牵挂着这位昔日的挚友,急切希望找到机会探望他。
1950年,陈赓在百忙之中专程前往重庆白公馆,也就是西南公安部第二看守所,去看望这位黄埔军校的旧日好友。
当两人终于面对面时,沉默了许久,彼此凝视,似乎都在寻找当年熟悉的影子。宋希濂无言以对,心中复杂难以言表;陈赓则静静观察着昔日战友的变化。
终于,陈赓率先打破沉默,笑着说:“你好啊!见你身体还好,我真替你高兴!”
宋希濂听了这话,不知道该如何回应,只是微微点头。随后,陈赓又温和地问:“我们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?”
宋希濂终于找到了话题的切入点,激动地说道:“是1936年双十二事件后,在西安,你去西安警备司令部看我……”
宋希濂说得很长很细,回忆着那些往事,直到自己感觉已经讲得完整。陈赓笑着补充道:“对了,那次我可是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特地去拜访你。你还记得吧?我那时候说,你是国军师长,我是红军师长,十年内战,我们在战场上厮杀,如今却走到了一起,这得让日本鬼子都刮目相看!”
听罢,宋希濂点头称是,心中有些感慨。尽管身份成了战犯,宋希濂的待遇还算不错,关押他的地方不仅有房子,还有小院子。那天,他们就在院子里谈话。
得知陈赓要来,宋希濂早早来到院子,既激动又忐忑,不知道该与这位多年未见的老友聊些什么。陈赓的关怀让宋希濂渐渐敞开心扉,两人开始有说有笑。
随后,两人一同步入房内,陈赓扫视了一下简朴的陈设,转头问道:“住这里习惯吗?伙食还满意吗?”
宋希濂连声答道:“习惯,习惯。”
轻松的谈话中,时间飞快流逝,转眼到了午饭时间。在陈赓的关照下,厨房端上了一桌丰盛菜肴。
两人坐定,看着满桌美味,宋希濂感动万分。陈赓还特意指着一道辣椒菜说:“来,老弟,尝尝这个辣椒,是我特地带给你的。”
饭桌上,他们谈得轻松愉快,满是关怀。饭后稍作交谈,陈赓起身告辞,满怀期望地叮嘱宋希濂:“老弟,你自己一定要保重身体,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,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……”
陈赓兄长般的关怀温暖了宋希濂的心,也坚定了他改造自新的决心,誓言不负陈赓的期望,重新做人。
看着陈赓远去的背影,宋希濂回想起二人初识的情景:那时,他只有16岁,满怀热血与志向……
1923年夏天,宋希濂在湖南湘乡一条崎岖山道上,结识了陈赓。两人志趣相投,很快成为生死之交。那年,陈赓已20岁,比宋希濂年长四岁。
两人约定未来以兄弟相称,不久后携手前往长沙,后来一同考取黄埔军校,成为同班同学。
关于这段经历,宋希濂在文章《星火燎原》中写道:
“1923年,我在长沙读中学,听闻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亲年,赴广州接受军事训练,便报名参加。考试时,意外发现与我并排而坐的正是陈赓。我们双双录取,前往广州。国民党当时正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并决定创办军官学校。我们对学校成立及招生情况十分关注,经常前去咨询。1924年4月,我们参加考试,终于被录取。”
这里提到的军官学校,便是著名的黄埔军校。
1924年11月,宋希濂与陈赓一同毕业于黄埔第一期。毕业后,两人被分别派往不同的教导团。宋希濂当时并不知晓,陈赓已是拥有两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得知宋希濂的军事才能后,陈赓认为他是难得的军事人才,便着手发展他加入共产党。
1926年2月,陈赓找到了宋希濂。两人长谈两个多小时后,陈赓坦言想让宋希濂加入共产党。
宋希濂听罢,激动不已,立即表示愿意加入。随后在陈赓的介绍下,宋希濂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但不久后,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,意图排挤共产党势力,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领导权。事件发生后,蒋介石要求第一军党员要么退出共产党,要么离开军队。
在这一压力下,原公开身份的250多名共产党党员中,只有39人宣布退出共产党,宋希濂便是其中之一。
谈及退党,宋希濂解释道:“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革命党,目标一致。军队要求官员不能跨党,为避免麻烦,我选择了退出共产党。我保证不会做任何损害国共合作的事。”
退出共产党后,蒋介石对他大加赞赏,任命他为第1补充师第3团第1营少校营长。此后,宋希濂参加了北伐战争,桐庐战役中负伤,随后休养一年。
1927年11月,宋希濂赴
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-股票配资合作-股票配资最简单方法-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